“质量立校 特色强校” 中国东方教育交上职教发展满分答卷
2022年5月1日,新修订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》(以下简称新《职业教育法》)正式施行。迎着新时代职业教育标准化的朝阳,作为中国较大的职业教育集团,中国东方教育以办学质量为抓手,明晰了高质量发展与创新驱动并行之路。在新《职业教育法》正式实施一周年之际,交上了“质量立校 特色强校”的高分答卷。
“质量立校”
高质量发展成就品质职业教育
高质量发展,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鲜明主题。中国东方教育结合新《职业教育法》,全方位提升办学质量,既是执行法律规定的责任担当,也是推进这所“职教航母”职业教育办学再上台阶的必然之举。
“四新”是中国东方教育办学先进性的诠释。“专业新、技术新、设备新、模式新,紧盯技术迭代和产业升级,这是我们专业办学的基本思路。”中国东方教育集团常务副总裁沙旭说道。
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稳步前行,除了“行得早”、“走得快”,还要“步伐稳”。中国东方教育建立了“三级研发机制”,致力于调研行业人才技能信息,将业界所需与学校所授巧妙结合,为人才培养制定、打磨宏观框架与课程。
“以新华电脑教育品牌为例,集团与百度、华为、深信服、朗讯等大型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。”沙旭表示,中国东方教育充分了解、研究国内部分产业领跑企业所需的人才标准,再将其与教育培养体系相互融合,为高技能职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沃土。
“精品教师”
多措并举建设优质教师团队
高质量教师团队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。为培养建设高水平教师团队,中国东方教育多措并举。骨干教师每年必须要有100学时的专业培训充电,要求专业老师每年至少要有三周时间,深扎企业一线进行调研、顶岗实践。以确保在校教师深度接触行业一线,对业界发展情况始终保持切身理解。
对于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创新体系而言,教师团队的革新能力、立新能力和维新能力是动力来源和有力支撑。沙旭提到,中国东方教育集团内中级及以上职称教师,必须参与教研工作。且集团根据教师专业、特长、经验不同而承担不同研发项目。“教师的教研能力与项目水平、教研贡献,都将被视为职称评定必要条件,以‘真才实学’为考量标准。”
“特色强校”
专业化发展与特色发展并驾齐驱
聚焦,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。沙旭表示,中国东方教育坚持专业化发展,深耕专业领域,聚焦、做强主专业,“通过打造专业化教育的品牌标签,来提升我们的竞争力与认知度。”
聚焦不仅是为了更好地锚定某一目标,也是为了扶正院校发展之路,举院校之力提升自身关键核心能力,不受摇摆的季风影响。
致力于“关键能力”,在夯实职业院校办学质量的情况下,打造专业的特色竞争力,是中国东方教育稳中求胜的发展理念。该理念培植下的学生,发展呈现多样化的趋势。
“集团依据30多年的教学经验,建立了自己独特的教学体系,培养学生‘多样化’成才。”沙旭表示,擅长技术的学生,被培养为技术精英,而部分学生则更愿意被培养为技术蓝领。亦有部分学生对某专业技能“情有独钟”,倾向于选择特长专才发展道路。
“多条腿走路”
“π”型教育模式引导学子成人又成才
对于中国东方教育而言,职业教育既是“成才的教育”,又是“成人的教育”。对此,沙旭提到了集团独有的“π”型教育模式。他指出,若教学体系过于单一,支撑力便会不足,打造“多条腿”支撑的教学体系,能够支撑学子成人且成才,多样化成才,多元化发展。
“文凭是‘一条腿’,技能又是另外‘一条腿’,学生毕业时,既获得了文凭,同时也取得了技能,既获得生活技能,又培养了良好素质,成才也成人。”学子在“双收”的同时,也拥有了接受更高教育与走向职场的多样选择机会。
而“π”型教育模式除知识与技能“两条腿”外,社团锻炼也是丰富职业教育模式的不二法门。沙旭表示,75%以上的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之外,必须加入其较为感兴趣的社团,以发展自己感兴趣的特长并锻炼其社会能力。
保障机制为创就业“保驾护航”
集团资源全域学子共享
集团总部设有“创就业部”与“人力资源公司”,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四地设有“创就业服务中心”,全国200余所院校设有“创就业办”……中国东方教育“以点带线”、“以线成面”,举集团之力在全国范围拉起一张就业保障资源网络,融通全国所有院校资源共享。
“按企业所需人才要求,以及同学们的多样化就业愿望,进行全国性的资源共享调配。”东方海汇人力资源公司总经理于佳彪表示,得益于全国就业网络整合,学子在资源信息共享的同时,也保障了企业在更大范围、分层分级信息共享,确保每年就业率达到95%左右。
不仅如此,“产教融合”为学校积淀了大量的业界资源,对于学子自主创业,学校与合作企业倾力相助,从人才、经营、管理等方面进行全体系梳理,助力学子实现创业梦想。
中国东方教育走“质量立校 特色强校”高质量发展之路,于个体而言,帮助了个体获得职业胜任力,提高个体职业发展的自由度。于社会而言,推动了产业优化升级的人才供给,和整个产业人力资源的质量水平,对满足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、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。